资料图: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公布监测结果。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介绍对38万多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的结果: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居高不下。
“用3年的时间,使85%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12月23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在北京揭幕,掀起了全国亿万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与此同时,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也同时召开。
近些年,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学生肥胖、血压与视力不良率继续上升,肺活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为此,北京以奥运会为契机,提出了“为奥运留下健康遗产”的口号,加强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提高其参与奥运、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水平。
上海则在加强公共运动场建设方面下了工夫。从2004年起,上海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主要投入,加大了公共运动场所的建设。截至到今年10月底,上海全市累计已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118处,里面有各类球场358片,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这些社区公共运动场基本上免费开放,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了课外运动场地。
2004年初,江苏省对全省5526所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近半数学校体育场地为煤渣、泥土场地,普遍缺少室内场馆,其中苏北农村中小学中23.5%甚至没有跑道。
2006年初,江苏省全面启动了“四项配套”工程,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农村中小学的理化生史地各学科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等装备达到省规定的标准,农村初中学校每校将添置4.5万元的体育器材。
在湖北省,规定了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的课时数:1~2年级每周4节,3~9年级每周3节,高中年级每周2节,规定各学校每周至少安排每个年级开展两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同时推广并倡导课间时间延长至25~30分钟,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
贵州省则以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点。比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2002年开始尝试将苗族芦笙舞、木鼓舞等11个民族民间体艺项目和侗族抢花炮、侗族摔跤等15个民族体育项目引进农村中小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