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附小  |  站内搜索  |  办公系统  |  资源下载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南充一中!
首页 > 教学教研 > 高中教育 > 正文

兴教育特色,办特色学校
2012-04-18 来源:南充一中 科室:新区高中部 文章:金世贵 摄影:佚名 审核:  编辑:唐松 点击:次 [打印]

    “文化育人,特色立校”已成为很多地区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当前,特色教育和特色学校已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一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把握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发展出了富有个性特征的若干特色教育项目,并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体现鲜明学校文化特征的、培养具有特色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其办学理念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教育文化,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紧密联系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探讨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创办特色学校的意义与途径,试此提出几点认识。

 

一、兴特色教育,创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当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到新课程实验阶段,即新课程成为新的宏观教育背景时,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学校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战略,已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了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须办出各自的特色。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的,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而有特长,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学校的办学目的。学校办出特色是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良好途径。北师大刘复兴教授认为:“特色学校有不同于一般的制度化、标准化学校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特色。”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特色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念,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 顾明远在谈到特色学校时讲了这样一个事例: “要把学校办出特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时髦话。但是,什么叫办出特色,却并非所有讲这句话的校长们都说得很清楚。比较普通的说法是,全面发展+特长=特色。全面发展好理解,即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特长是指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某些独特的技能,例如,会唱歌、会跳舞、会绘画,是体育运动员或是科技小能手等。

   所谓学校教育特色是指,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成熟的表现。学校创建特色教育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运用好国家赋与学校自主能动的办学权力。依据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的经济条件、学校的现有规模、教师的素质结构、学生的现状,在办学模式上做出选择,使自己的办学目标、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它是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过程中,办学管理上的一种科学化、主动性的集中体现。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握住自己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

 

所谓特色教育,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

 

   所谓特色项目,是指学校形成的单项性特色,这是特色建设的初级阶段。

   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这是特色建设的中级阶段。

   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学生学有特长的基础下,将其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这是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学校自我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二、兴特色教育,创特色学校的意义

 

1、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决定21世纪社会命运的人才的培养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焦点。“谁在教育上夺取了优势,谁就能抢占21世纪的制高点”,“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拥有未来”,在各国已形成共识。而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学校个性特色,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提供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具有狭隘的服务观和眼光短浅的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同指导应考过程等同起来,把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的学校都逼到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考分的独木桥上,造成办学一般化、简单化和“千校一貌”、“万人一面”的格局。这种格局湮没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也扼杀了各个学校的个性特色。面对21世纪经济的挑战和世界人才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各自办出特色。”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更多的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改变长期以来“千校一貌”的单一学校模式和畸形发展。    

 

2、创办特色学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从受教育者整体和数量上讲的。在校内要处理好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关系;在校际间,要处理好重点校和一般校的关系。二是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此,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一例外”地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无一例外”地使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显然,只有创办特色学校,才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也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创办特色学校的价值在于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特色,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有特色的教育,这种特色教育不仅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在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最终能在教育活动的结果中体现出来,即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其标志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特色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教学方面的特色,技能训练方面的特色和人格培养方面的特色。

 

   这三方面的教育特色能促使学生相应地形成三种不同的特长,即知识方面的特长,技能方面的特长和人格方面的特长。应该说,这三种不同的教育特色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对学校的特色建设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4、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二部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提出了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它提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比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显然,中小学办出各自的特色,是适应社会对各种人才要求的需要,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需要。

 

三、特色教育的发展机制与策略思考

 

(一)创建特色学校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1、规范与特色的关系, 常规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

   学校是在规范办学基础上发展特色,特色是在规范办学中,就某一教育要素的拓展与丰富,是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化,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构建的特色教育并不是游离于学校的常规工作之外的,她孕育于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之中,是对常规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要把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付与特色教育的内容和精神,以特色教育的精神实质来指导学校的常规工作。这样才能是特色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能使学校的工作有序的开展,不增加学校教师的工作负担,是特色教育工作不流于形式。

 

    2、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有些成就显著的特色学校,往往历经几任校长持续性的打造。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实际上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以及被动保守的做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那种随风倒、赶时髦的流行式教育的学校不能称为真正的特色学校。学校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必须力求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必须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实际发展状况。创新不等于完全抛弃传统,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提高与突破。具体说来,首先要建立系统、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它是办学理念得以实施的保证,它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克服办学中的随意性、情绪化,从而保障学校办学理念的连续性。

 

    3、注意处理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改和特色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这个目标是要求我们所有的学校来共同实现的。那作为学校的个体,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实现这个目标,具体的措施就是特色,“条条大路通罗马”,学校只有抓好本校的特色,办出水平,体现出卓越的标准,最终形成了合力,就实现国家全面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是国家改革传统教育培养模式提出来的教育目标,旨在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全中华民族的素质,改变过去只重视受教育者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局限。新课改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程方面进行的改革,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特色教育则是完成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学校通过构建特色教育进一步实现办学的自主权力,更灵活的开展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是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办学水平不断成熟的表现。学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想,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培养了具有特色的学生,也就达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构建学校特色教育要注意分阶段,循序渐进。学校特色教育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在构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要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做好规划,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在初始阶段可以从某一方面开始突破,让学校教师逐步理解适应特色教育的内容,在运用比较成熟的时候在全面推进,取得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并逐步理顺特色教育与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关系,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使特色教育步入正轨。

 

5、重视学习,坚持科学研究。学校构建特色教育工作从选择到确立对学校领导老师都是一个新的事物,在推进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问题。因此学校在构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习、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创造学习型的领导集体和校园,以研究的态度对待特色教育工作,必要时可以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以校本科研的方式来推进学校特色教育工作的开展,保证特色教育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充分发挥它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用。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实施途径

 

1、要善于制订和实施学校管理战略, 要善于根据学校内外教育信息进行决策

   在学校发展上,首先涉及的是制订和实施什么样的学校管理战略的问题。创办一所特色学校,就是设计和实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组合与运作形式,实际上就是制订和实施有特色的学校管理战略。在制订管理战略时,必须考虑如下三个因素:第一是国家的法规框架,即宪法、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教学大纲以及各级政府有关教育的方针、法规等。第二是社会的需要,即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要求。第三是学校的实际条件,即每个学校的特殊情况。以上三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制订教育目标时要以教育法规框架为背景,并立足于每个学校实际情况去把握社会提出的诸课题。

    对有效的、合理的学校管理而言,灵活应用信息极其重要。教育信息,是教育决策的科学依据。决策是学校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校长而言它是最核心的职责,也就是应最优先解决的课题。按有关规定,无论要经过什么样的途径,最终决策的权限落在校长身上。虽然学校最终是由校长决策的,但在决策过程中始终要争取其他管理人员的支持和协作。当校长有效地进行决策时,应把“民主化”、“科学化”、“信息管理”、“人际关系”当作关键环节来加以重视。决策的正常途径首先是民主化,即想尽一切办法鼓励每一个人(教师、家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要求并及时采纳他们正确、合理的想法和要求。其次是科学化,即为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采取种种合理化、科学化手段。再次是信息管理,即向决策者及时提供多方面确切的信息,这是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2、建设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首先,校长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校长是学校之魂”,一般说来,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是校长办学思想和个人风格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显现。

    其次,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教以师为本,对于学校来说,教师是办学的依靠力量,离开教师,再先进的思想也无法变成现实。因此,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一名好的校长除了要充当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外,还要围绕学校的特色主题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不断学习,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特色资源的开发者。

 

3、营造彰显特色教育的校园文化。

   学校构建特色教育一定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包括校址的选择,校园的建筑及布局,如雕塑、花草树木等一定要体现特色教育的内容和精神。精神文化的氛围则更加重要。学校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人际关系都要形成有利于特色教育的氛围,构建一种以校长为首的,以学校特色教育为中心的积极向上、宽松和谐、努力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特色教育成为全校师生无意识努力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特色学校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中,显示出特有的令人神往的光环,蕴含着不尽的能量。素质教育是肥沃的土壤,特色学校是艳丽的花朵;素质教育是时代本源,特色学校是具体体现。特色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将有力地推动、丰富和完善着素质教育,使我们的办学水平不断走向卓越。创建特色学校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其深刻意义在于:有利于繁荣教育园地和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教育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从学校生存发展出发,勇于改革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特色教育之路来。

 

【参考文献】:

吴秀娟 郭继东 闫德明 著《学校创建特色研究》

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 柳海民主编《当代教育理论专题》

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本源》

闫德明:《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特色设计》

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

王宗敏:《对办学特色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代保民:《走出误区,正确认识特色学校》载于《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6期

张剑杰:《学校特色和对特色学校的评价》载于中国科研与教育计算机网

刘秀梅 刘国彩:《关于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思考》

上一篇:南充一中地理组教研活动简讯
下一篇:南充一中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90周年暨表彰2011—2012年度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