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社会是多元的、特色的,社会对于人的要求也是多元的和各具特色的,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人和人才的基地,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办学模式多元化,需要进行有特色的教育和多元教育。
二、研究意义
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特色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要求。
推行特色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特色教育有利于优化教育手段,改革教学思路,使教育形式多样化,从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2)特色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教育“产品”更富有竞争实力,能适应更广泛的社会需求。(3)有特色的教育往往更能使学校在师资、生源方面富有吸引力,并在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学校办出水平和质量,取得最佳社会效益。(4)特色教育更有利于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能拓宽办学路子,扩大社会联系和交往,有利于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
三、研究现状概述
美国著名学校教育研究权威约翰•古德莱德教授所言:“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学校在它们的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上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同小异的”,古德莱德和他的调研组在美国各地选择了38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并访谈学生、家长、老师,总计有1016个班级接受观察,1350位教师、8624位家长和17163位学生接受调查访问,最终发现学校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如“座位的安排、使用的教材、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和教学方法”均大致相同。古德莱德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并不是各学区和各州所提倡的教育政策的直接反映,“看过大多数州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之后,我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这整个领域是一个概念的沼泽地。”尽管有教育政策的支持,允许不同的办学模式,但在古德莱德看来,许多模式仅仅是理念或概念层次上的,远没有变成实践层面上真实的东西。上述材料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千校一面”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其实也说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教育相当不容易。
四、核心概念界定
经济欠发达地区:
从狭义上讲,经济欠发达是指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主要是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从广义方面理解,经济欠发达是指市场经济不完善、不发达。事实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从总体上看,全国的市场经济都处于初建和待完善的阶段。而事实上,各地区又存在一定的经济差异。
特色:
特色,指的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
特色教育:
特色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
五、课题研究内容
- 经济欠发达地区特色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成因的调查
从当前我国特色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应该说发展迅速但不平衡。一般地说,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城市学校发展快一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则发展相对缓慢。应该指出,当前一些特色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已经逐步或正在摆脱单纯升学教育的困扰,他们或者是从“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实用角度,或者是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更高层次选定特色项目。也有的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方面选定突破口,以确立特色教育的目标,使特色教育异彩纷呈,百花争艳,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但特色教育的发展又是与我国社会总体教育水平的发展和改革相对应的。
各种特色教育的发展,当前也还停留在作为一种手段和着眼实用性上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相对稳固的模式,还处在探索和实验阶段,有待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
(二)特色教育实施的条件
实施特色教育,并非所有的学校都能办到,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环境和其他必备条件。这是因为,普通教育与特色教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前者属于普及,后者属于提高。一所学校只有在常规教育达到一定水准之后,才能实施特色教育。没有良好的内部环境条件,和一定水准的教育质量,就着手进行特色教育,那么特色教育是不会成功的。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谈特色教育的实施,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难度上是有所增大的。针对这一个问题,我们将从有实力进行特色教育的学校入手,探寻合理且有助于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法。开展特色教育的学校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有:
(1)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强、懂科学、会管理、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水平,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办学思想,事业心及理论修养,直接影响着学校特色教育的实施。没有大胆创新、执着追求、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信念,和实施教育过程中的独特构想,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没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以及科学的预测、果断的决策、娴熟的领导艺术,是无论如何不能实施特色教育的。不能想象,一个涣散而又低素质的领导班子,一个知识平庸,管理乏术,固步自封、不思开拓的校长,能领导一所学校办出特色。所以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实施特色教育,又是衡量一所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精神及校长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好的领导班子是实施特色教育的关键所在。
(2)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有一定数量的在某一方面有独特优势的教师。特色教育应靠特色教师来实现。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当然,特色教师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尽量做到一专多能,用他们的开拓意识,创造性思维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之鼓动起智慧的双翼。
(3)要有一个实施特色教育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更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象校风、校训、标牌、墙饰、永久性雕塑等,使它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特色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理解,要有充分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真正理解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重要意义,并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
(4)实施特色教育还必须有相应的“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
没有足够的校舍和教学仪器及相应设备,特色教育也无法开展,所以,作为学校应全面实施规划,多方筹集资金,给特色教育准备足够的条件。
(5)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应加强对特色教育的管理,强化各级职能;要成立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计划和目标,协调部门工作和专、兼职教师的工作,对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专业训练、实习操作等,统一进行检查、考核、实施监督。要制定一套适合于特色教育的激励竞争机制和评估机制,使之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相适应。
(三)
特色教育中的高水平特色项目、强势特色学科、独特学校文化的目标选定.
学校特色教育的指向范围非常广,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体现特色,优势学科、物质条件、校园环境、教师水平、校长管理风格,甚至于个别体育项目、艺术项目,如果能够扩大影响,都可以成为学校特色,从而形成特色的教育模式。因此,确立特色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在选定特色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 学校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因素。
要从学校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方面去挖掘特色教育的有利因素。一般地说,历史悠久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优势,这种传统优势,往往是实施特色教育的契机和出发点,以此确立自己的特色目标,往往容易被承认,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益。如传统体育项目优势、传统艺术教育优势等。
- 学校的师资因素。
学校师资整体水平高,特色教师多是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条件。
- 办学条件因素。学校办学条件好,各类设施齐全,是特色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
如校园面积宽阔,活动空间大,体育器械齐备的,可以考虑实施体育特色教育。相反,校园面积狭小,活动空间拥挤的学校,这一条件就不具备。
(4)环境因素。
特色教育还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城市、乡村的学校会因地理位置而各异。一般地说,城市学校在文化、信息等方面接触早,就业门路宽,人才需求面广,容易接受特色教育,而乡村学校相对封闭,受观念影响和经济条件制约,发展特色教育就相对困难些,选定培养目标也应因地制宜,不可脱离实际盲目攀比。
(四)学校在发展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特色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展特色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特色的形成需要学校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1)应处理好合格与特长的关系问题
应该明确,特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竞争的社会。但是合格加特长作为一个目标,现实中还应注意到学生的生理和智力因素,遗传及天赋因素,对学生应因材施教,切不可揠苗助长。应当很好地处理好合格与特长的关系,做到先普及后提高。在合格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特色优势。
- 应摆正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关系
理论上讲,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提高应是一致的,但是在当前由于“挤独木桥”的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是急功近利,热衷于“题海战术”、“囚笼政策”、挤牙膏式的开发智力,只图升学率上去,一俊遮百丑。很难兼顾到学生特长开发;有些学校虽然搞了特色班,但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其当升学的“帮忙田”。对这部分学生往往疏于管理,不注意品德方面及文化素质的教育,以致使长头发,怪服装,紫眼圈、红指甲等,形成校园另一“风景”,“特色生”也就成了“特殊生”。如此特色教育是令人担忧的。所以办特色教育,要从办学思想和办学观念上,彻底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否则会事与愿违。
- 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发展特色教育,应创造条件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紧紧依靠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文化环境,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立体化网络,坚持一体化教育,增强育人合力。课内与课外犹如车之两轮,机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相互替代,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伟大实践中,尤其应注意这一点。
- 实施方案与预期目标概述
“案例分析法”是研究者如实、准确地记录某一事物在某一时间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或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避免“为研究而研究”的形式主义作法,避免“从理念到理念”的论述,避免将各校业已形成的有关办学特色的论文重新汇总、肆意拔高,避免将英国特色学校促进会的实践研究成果生搬硬套过来,“穿靴戴帽”。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研究,将理论工作者与学校管理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边探索、边培训、边提升、边推进,寻找并总结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特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升华为一定的理论。一句话:研究是为了用。所有课题组成员,将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验专家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乐趣,分享共创的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