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设置上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又分为IA——全体学生选修的模块和IB——学生自主选修模块,学校根据课程资源情况和学生需求自行设置。
对选修课模式的探索基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教学理念,摒弃为了形式而形式的做法,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效性。实效性尤其鲜明突出,而实效性又是通过主体性和探究性来实现的。实效性既体现在知识和能力的落实,又体现为情感态度的内化,以及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下面将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与反思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和交流,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多多指正。
一、对于选修IA的做法
选修IA包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和《语言文字应用》,这是省上建议全体学生选修的模块,高考可能会涉及。
(一)关于《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在拿到这本教材之时,我对四川省这样的安排是有意见的,编者的意图是要在高二来学习,所以开篇“致同学们”的信里就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现在,这本教材放在高一第一册,这么长的文章(每篇文章大约有2万字),高一学生怎么吃得消?教师怎么样上?在认真研读了主编温儒敏先生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编写说明后,初步明确了编者的意图:一是励志教育。培根说:“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于一切教育。”我们期待着学生和杰出人物的“约会”。二是语文教学。这是语文课而不是政治课,因此要提高语文素养。“这门课的教学是否成功,要看能否把励志教育和语文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能否真正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对传记阅读的兴趣。”(温儒敏语)。三、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不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接下来我和我们高2013级的语文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等知识的积累与识记,培养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等阅读方法,虽然很有限,但是具备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意识。我们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兴趣的综合分为固定的语文学习小组,把一堂语文选修课分为“课前”、“正课”、“课后”,大大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时空。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在“正课”与老师一起探究,在“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和研究型阅读,以及写读书笔记和举行读书报告会。语文选修课将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集讲授与学习、交流与对话、实践与活动、观赏与展示等诸多不同模式于一体的课堂。特别是引导学生读书,强调读写结合,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报告会等办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回归到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读书的素养。我们还承担了市级微弄课题《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内驱力的激发与保持研究》,将教学和科研一体化。
例1:《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这是一篇厚重而坚实的人物传记,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1、本课的字词积累。2、复习整理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望岳》、《春夜喜雨》、《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江南逢李龟年》、《登楼》、《石壕吏》等。3、梳理杜甫大事年表,尤其是梳理杜甫流亡的行踪及杜甫的思想情感。这样让学生对文本和传主都有了清晰的了解。
正课上,播放《唐之韵:千秋诗圣》,以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兴趣。学生交流大事年表和流亡行踪及情感变化,老师作指导。
我们和共同探究两个问题:
1、从杜诗入手:通过杜甫的诗了解杜甫的人格与社会现实。
2、从杜甫其人入手: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探究其人格魅力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其与诗歌的关系。
课后:推荐学生阅读冯至的《十四行集(第12首)》和南京大学莫砺锋的《杜甫评传》,作读书笔记和交流。
总共花了5课时。
例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我们在学案中要求学生清理年谱:30岁以前的毛泽东生平与革命经历表。
正课上我们和学生结合文本探究:1、从四个方面研究毛泽东的性格:对待父亲、对待农民、对待读书、对待革命;2、怎样评价毛泽东的性格?你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
课后我们又要求学生对毛泽东语录进行收集、整理和诠释,并作成手抄报进行交流。如: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背景事件介绍,对我们的启发。
总共花了3课时。
(二)关于《语言文字运用》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学生应该要补习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学生自觉地把学到的语言文字的道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就能或多或少地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文字运用》应该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可惜我们学校是在第五学期才将此本教材发到学生手中,在备考复习的冲击之下,我们的处理方式也不统一,大致是将其与高考复习接轨,处理教材采用留、删、增、调的。“留”涉及音形义,“删”涉及一看即懂的大量举例,“增”涉及举例表象下的概念定义,“调”则可以根据进度安排、学生状态调整,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例如在词汇上作了一些拓展,结合必修1《梳理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分析一些现代新词汇增强学生对词汇的领悟力,如“铿锵玫瑰”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语。“铿锵”是形容词,多用来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但是在“铿锵玫瑰”中,“铿锵”置于“玫瑰”前,赋予“玫瑰”这一喻体以有声有色、旗帜鲜明、大刀阔斧的感觉。
结合高考病句复习讲第五课《言之有“理”》,结合高考仿写题、对联题、阅读赏析题等讲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二、对于选修IB的做法
选修IB部分我们学校选的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对于这两本自选教材,我们相对上得较扎实的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 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这本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我认为有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赏析指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链接资料广泛丰富, 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思考题名副其实是探究,注意多方面比较、引申、参见,能抓住关键性词句,深入作品肌理,不作泛泛探讨。
这本教材适应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书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
比较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 , 可以看出必修教学的落实点在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 而选修教学的落实点则在诗歌的情景分析和技巧的鉴赏,并且进行了比较,拓展了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重组整合教材,调整课程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看,每一个单元的分四个板块“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探究·讨论”。“赏析指导”就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赏析示例”举一篇诗歌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是围绕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探究·讨论”题目列在自主赏析作品后面,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 的提示或点拨。 但具体到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我们发现,有的单元的主题与单元的选文并非对应。《长恨歌》单元的体例安排与学生的阅读鉴赏实际尚有差距。《湘夫人》仅从 “鉴赏方法”进行探究角度有 些单一,不能充分体现多元选择。单篇的教学无法更好的实现 “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教学的实际看,也存在“内容多、课时紧”,备课量大、教师负担重”,难易度、深浅度不好把握,长期学习一门选修课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学生由此产生学习的厌倦和懈怠”等诸多困难。 所以教师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首先应该加强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教学内容, 不平均用力,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1.整合时我们尽量处理好这几种关系:单篇和单元, 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
2.整合时我们关注了这样几个要素:要注意对相同类别作品的整合, 要注意对相同诗歌体式作品的整合,要注意对鉴赏方法的整合,要注意对诗坛、词坛大家的专题整合。
例如: 李白专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将进酒》 ,杜甫专题:《蜀相》《旅夜》《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 大漠边关:屈原《国殇》、高适《燕歌行》、王昌龄《出塞》, 诗意栖居: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1)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苏轼《新城道中》, 命运咏叹: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鲍照《拟行路难》、李煜《虞美人》、陆游《书愤》等等。
3.精讲自主赏析;略讲推荐作品;或精讲自主赏析中的某些篇目,略讲其它篇目。
教学内容以课本所选诗作为主,针对研究的主题,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重组整合举例。
设计一:单篇精读
《蜀相》、《书愤》、《拟行路难》;略读《湘夫人》及推荐作品
设计二:同类比较精读
《拟行路难》,略读李白《行路难》; 精读《蜀相》,略读《武侯庙》; 精读《书愤》,略读《临安春雨初霁》及推荐作品
设计三:同一个作家
精读:《蜀相》、《旅夜书怀》; 略读《登岳阳楼》、《阁夜》; 精读:《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略读《关山月》《出塞曲》
设计四:相同内容
精读:《蜀相》,《书愤》、《诸葛庙》、《病起抒怀》 略读:《武侯庙》、《古柏行》、《游诸葛武侯书台》、《感秋》
4.整体把握所学内容,设置研究小专题。
(1)《旅夜书怀》颔联中的高妙之处。( “垂”、 “阔”、 “涌”、 “流”力透纸背,请谈谈你的看法)
(2)《旅夜书怀》《阁夜》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3)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杜甫更有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铮铮誓言。结合所学杜诗,谈谈杜诗的 “炼字”之美。
(4)写于同一年的《书愤》、《临安春雨春雨初霁》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5)同是歌颂诸葛亮,杜甫和陆游的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
(6)爱国情怀在屈原、杜甫、陆游诗歌中的体现。
5.交流、评析、修改
(1)交流小专题研究的文章。通过交流,检测学习效果。
(2)共同评析研究内容,从写的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3)通过对相同专题、不同专题的交流、评析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专题。
6.专题的评价: 背诵、默写、小专题写作的质量,学习研讨的参与程度
7.推荐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版
(2)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版
(3)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年版
(4) 《宋诗选注》(钱钟书)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版
(5.)诗歌 -- 西川《杜甫》 王家新《杜甫》 黄灿然《杜甫》 余光中《草堂祭杜甫》
(6) 散文 -- 李元洛《汨罗江之祭》 《唐之韵 · 千秋诗圣》《草堂 · 诗魂》 莫砺锋《杜甫 的文化意义》《中外人物传记选读 · 杜甫传》
(7)《古文观止》
(二)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
处理这本教材,我们着重落实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多读以培养文言语感,此处就不再赘述。
通过对选修教材的初步探索,我有一种很深的感受,就是要充分利用现在信息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的优势,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比如让学生来制作课件、主讲,这样既解放了老师,又改变了课堂沉闷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还可以多举行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话剧表演、征文比赛、影视欣赏等来扩大语文课堂的时空外延,增强语文学习的魅力,改善语文在功利的高中学习中每况愈下的地位。
三、反思
受到条件的限制,在自主选修部分并没有按照课标的要求实行学生自主选修,形式上和必修课一样,并没有能突显出学生的兴趣、特长。若能真按课标所讲,应该效果会更好一些。
受学校升学压力限制,语文学科地位相对较低,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数理化生及英语老师不理解,班主任也不太支持,一些教学活动和设计在执行过程中被打折扣。若能在考试评价上增加语文学科的分值或者是增加语文学科分数的区别度,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以上便是我们南充一中语文组对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一些做法和反思,有些粗陋的地方,还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作者自介:
王洪秀,南充一中语文教师,自参工以来在《语文报》《语文知识》《散文百家》《四川教育》等报刊公开发表文章62篇,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获全国金奖,被评为全国优秀作文辅导教师。2011年顺庆区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2年四川省第二批中小学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