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酱”、“辣椒”、“蘑菇”、“包裹”、“龋齿”、“针灸”,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也是常用的词,可就是这些常见常用字却难倒了不 少每日奋发苦读的在校高中生。近日,记者挑选了十组生活中的常见词随机测试了一个高中班的36名学生,测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三分之一的学生“大酱”的 “酱”字不会写;近一半的学生把“针灸”中“灸”字的“久”写成了“夕”;面对“龋齿”一词,36名学生基本全军覆没。
中学生
试卷作文错字标准被迫放宽
“每次批改试卷就头疼,学生的试卷错字频出不说,而且千奇百怪,错成什么样的都有。”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无奈地表示,以前批改作文的标准是800字作文允许错字为5个以内,现在这个标准已经被迫放宽了。
记者采访发现,如今不少中学生已进入提笔忘字的大军里。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现在课堂上老师用课件的时候多了,写板书的时候少了;平时看书基本 上也就是浏览,“看着都认识,一写就忘”。采访中,很多中学老师表示,到了中学,一切以成绩为中心,很多家长和老师教育学生写好字的唯一现实利益就是上交 的考卷让老师感觉赏心悦目,多得形象分。
语文教师
学生阅读量少是主因
从教十余年的沈阳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葛岚表示,现在学生写字的规范程度和美观程度整体呈下降的趋势,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课堂内的读写还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外大多忙于各科作业,几乎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时间。”
此外,葛老师还提到,现在学生们常接触的网络游戏和漫画内容里,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学生甚至追捧错字,以错为酷。“比如,很多街上 的小店把‘的’写成日语的“の”,不少学生就跟风模仿。葛老师无奈地表示:“连良好的文字环境都没有,学生又怎能不错字连篇?”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家长不重视也是一大原因。尤其进入中学以后,很多家长对孩子写字是不是规范并不是太关注。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学生家长,他们大多表示“有时候随口问问,但没过多要求过。”
汉语言专家
在校学生汉字教育需常态化
“文字是民族记忆里不可或缺的要项。”原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教授刘铁告诉记者,从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几十年,他一直坚持三“不”:不读电子书、不用拼音输入法、不收学生打印版作业。
对于提笔忘字呈低龄化趋势,刘铁教授表达了深切的忧虑,“辣椒、大酱这些词不会写,除了应试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影响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学 生语文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刘铁表示,教材的编选和语言类别应该更加丰富化,更多涉及科技、文化、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的说和写,学 和用不至于脱节。
“像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的实践,我举双手赞成”,刘铁教授表示,不仅是小学需要文字教育,中学和大学更需要文字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 学,书法教育都应该和‘数语外’一样成为必修课”。刘铁表示,“只有在制度上让汉字教育常态化,让带着文化传承使命的教育和应试教育挂钩,才是扭转当前提 笔忘字低龄化现实可行的办法。”(见习记者杨主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