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一中2011年度德育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 刘宇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元,班主任也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仅仅从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来说,带一个班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带好一个班可能就需要很多的技巧,尤其是在一些问题的尺度把握上,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该动……
首先我谈谈管与放的尺度。作为一个班主任,管理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的事,但一定要注意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我认为是班主任必须管的,不但要管,而且还要管得细腻、具体。学生刚进初一的时候,我就对他们的衣食住行进行了严格管理:学生的穿着打扮、男生头发的长短、女生头发的整理、哪些食品可以带进教室、课桌上只能摆放当堂课的书籍、上课时手不能耍笔、大型活动、集会学生必须手提着凳子前往会场、清洁值日生对黑板、讲桌的清洁整理、甚至细到黑板刷该放在什么位置,我都有具体要求。不要以为这是一些小事,当任课老师走到一张放着黑板刷、桌面到处都是粉笔灰尘、粉笔头的讲桌前,不知道将教本放在何处、身体不敢靠近讲桌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堂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又说桌面上课本的摆放,如果不加管理,桌面上一摞高高的书籍,且不谈对学生以后物品整理习惯形成的影响,肯定你很难知道他在这摞高高的书籍后边是否在做当堂课的笔记、当堂课的作业,道理很简单,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再说手机的管理,最初我制定了一条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班级。实践后我发现我制定的这条规则和现在很多规则的制定一样,完全是荒唐可笑的,荒唐之处不在于规定本身,而在于有没有可操作性。结果是,没有多少人把规定放在心上,手机照带不误,因为手机揣在他包包里头的,我们又不可能违法搜身,即或是被发现了而受到处罚的学生也只是认为自己的运气不好,从没有想过是自己违反规定,想的是下次要做得更隐蔽一点,而不是从根本上认识到不应该这样做。我们身边经常有这种滑稽的事,规定都有,但都是一纸空文,造成了学生养成了根本不会遵守规则的习惯,一直影响到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对规则视而不见。我们造成或助长了学生的狡黠,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分析——遇到厉害一点的教师就老实一点,遇到不怎么负责或宽容一点的教师就钻空子,他们知道,规则的执行力度在于执行人的威力而不是规则本身的威力——养成这些坏习惯很不好,长大以后,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也会带着这种习惯,要么造成自己的损失,要么让规则的可信度下降。因此,我在初一开学的时候我就对同学们表明了态度:手机本没有错,需要制止的是不正确的使用手机,因此我不反对学生带手机,我甚至支持学生带手机。因为鉴于我们这种性质的学校,很多都是外地学生,放假时路途中的安排和安全都需要和家长、老师取得联系,但是最近几年,手机功能日益强大,同学们还未成年,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需要老师协同管理,所以我做出了这样的规定:收假时交给我管理,放假时同学们自己管理,平常需要打电话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但打完电话必须立即归还。如有违反,第一次暂扣一月,第二次暂扣一期,第三次扣至毕业由家长来领取。当然,也有违反规定的,如上一期我班的莫镇宇同学的手机就被我扣留了一月。通过这种作法,我让同学们明白了:遵守了规则,其实也就轻松了,不必担心规则来惩罚你,换来的是更大的自由。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的,有时候,遵守了规则就是获得了自由。现在,每逢收假时同学们都会自觉地把手机放到我给他们准备好了的盒子里,望着满满一盒各式各样的手机,时常会有老师会说:你们班的学生好富有哦。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说不定班上还有学生揣着ip4s呢!
当然,该放的要坚决放手,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办黑板报、每天的教室清洁、甚至一些大型的活动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我的班级里,有几件事我是从来不具体抓的,比如运动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从来都只是指派总负责人,只交代处理不了的事儿找我,重大决定向我汇报,其他的决定权一律下放,我充分相信我的同学们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班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获得了年级第二名。但涉及到班级整体氛围、班风的事我是严格关注的,因为我认为这是大事。总之,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其次,我想谈谈我们班主任应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要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对班级有着强有力的掌控能力、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着持续的影响,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即第六感觉。
感觉是什么呢?如果你的眼光对班级做一次快速扫描,能发现其中潜藏的问题;如果你从孩子的眼神和只言片语中嗅到什么;如果你能从学生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中预感到什么可能将要发生,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觉。
闪烁的言辞、游离的目光、突然的失态、意外的冲动,学生的一切实际上都写得明明白白,如果我们会敏锐地察觉到什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要么防患于未然、要么将危机化解于萌芽、要么能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上期的一天晚上查寝时,我发现我班学生李知恒头顶部有一浅浅的伤痕,他告诉我是在回寝室的途中不慎摔倒的,我问他需不需要回家看看医生,他果断地摇头连说不需要。其实我已经明白了这当中有问题,其一,他本身是从高年级留级下来的问题学生;其二,从物理学角度讲,摔跤多半是由于惯性引起的,要么前倾,要么后仰,怎么可能伤及头顶?由于夜已很深了,我只是让生活老师多留心观察他的情况便离开了寝室。回家途中我电话告知了他的家长,谈了我的看法并要求家长第二天一早将学社接回家中,美名其曰--疗伤。第二天早上一到学校,我便把此情况报告给了主管学生工作的成校长,并会同相关班级的班主任迅速查清了情况。果不其然,他是和外班的同学发生纠纷而被打伤的。他之所以不告诉真实情况,是因为他已经联系了他原来初三的一些同学,准备在中午午餐时报复回来。由于我们发现及时,避免了校园内一场牵扯到两个级、六个班的恶性斗殴事件的发生。因此我要强调班主任要视学生的反常举动,学生任何“不对劲”的表现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就要从注意观察学生的异常举动开始,培养自己的教育感觉。
最后我想谈谈如何对待家长。有人说,细节决定一切;有人又说,小中见大。和家长沟通,大道理不谈,方式方法也可按下不表,单是从一些细节处理上就可以看出班主任是否用心。我对待家长采取的是 “三个一”的办法。“三个一”真的没有任何神奇的地方:“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句寒暄”。
先说“一把椅子”。我们条件有限,接待家长就在办公室。办公室的椅子人手一张,没有多余的。来了家长,不管为什么来,是主动找上门来还是我们约请过来的,不管学生是优等生还是犯了天大的错误来解决问题的,我的第一件事是找不在的老师的椅子,让家长坐。谈了一半,椅子的主人回来了,再去找别的空椅子。有时一次谈话能“几易其椅”,但是无论怎样,始终要让家长坐着。
见过家长来了老师无动于衷的吗?原来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家长来了,最多点个头,手上的活照旧。我见过。这情景有点像我们找有关责任部门办事,是门难进脸难看,有时面见领导也是这样,让你在那儿等着,我手上的事比你重要得多,等我忙完了再来搭理你。——这样做不对,这是缺乏职业道德和修养的表现。班主任和家长是什么关系?合作者、朋友……从来不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班主任要有一点服务意识,家长来访,先放下手头的活计,让家长坐下,是一种起码的尊重,如果手头的事还没有处理完,和家长打个招呼,先把家长安顿好,再继续处理。更不能你坐着,让家长站着和你说话。如果手边实在没有多余的板凳或椅子,那就站起身来和家长说话。所以,一把椅子,体现尊重。
我的办公桌里常备一次性杯子,一是为了有时学生生病要吃药临时拿个杯子盛水,二是来了客人可以招待一下。家长也是客人,待客之道,人之常情。给家长倒杯水,家长一般都会拒绝,但是我会坚持倒,特别是谈话时间比较长,更要如此。如果说,一把椅子体现了尊重,那么一杯热水就体现了一份关心。这也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个细节很重要,可以一下子加深你和家长的感情。所以,一杯热水,体现关心。
家长来了,不管你生学生多大气,不管家长的素质如何,先打个招呼问个好,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当前两件事都办完了,开始和家长谈话了,我一般不先直奔主题,而是先寒暄几句废话:怎么样,最近还好吗?还是那么忙吗?……这些废话,看似和谈话的主题没有一点关系,但是既可以拉近和家长的距离,也可以缓解家长来找老师的紧张和不安。所以,一句寒暄,是一份温暖,让人如沐春风。
教育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做好做人之道。感染,是在无形中的,不留痕迹的。整天把“教育”、“素质”挂在嘴边,不一定做得好教育。实实在在地去做,哪怕是再小的事。习惯成自然,自己不觉得别扭,别人不觉得虚假。人格魅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
我们很多老师都会感慨,不仅现在的学生难教,家长也越来越难缠,素质低的家长也很多。我深有体会,我也接待过满嘴喷着酒气的家长,也接待过无理取闹的家长,也接待过满腹牢骚的家长。这些家长,各有各的问题和苦衷,有的家长自己也是不成功的教育的产物,的确素质不高。但是,人的情绪是可以互相传染的,人的精神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我们为家长创设一个文明礼貌的情境,让他不好意思漏出丑态,让他的素质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得到暂时的提升,这点还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把上面三件事做到位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家长还会“素质低”。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为人师表,我们教学生懂礼,自己要先懂礼。这不是大道理,而是待人接物的一般常识。
我也常听到一些有点身份地位的家长,因孩子不争气,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去。事后我会听到他们这样的感叹:别看我在单位呼风唤雨说一不二,到了学校照样像个龟儿,给老师训了还点头哈腰。我也常听到老师很牛的说法:别看他家长是个人物,到了我这里,再大的官也得听我的。我在想:这是哪儿对哪儿呢?难道做教师的就在这里找成就感吗?特别是出了问题连孩子带家长一块儿教训的,更不应该。同时,我接待过一些自认为有点实力的家长,在老师面前很骄傲,指手画脚,恨不得教老师怎么做,或者总是说自己和某某领导关系怎样,我很反感。那么反过来说,我们也不应该对家长居高临下,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教育孩子,除此以外,不要有其他想法。所以,我的原则就是礼数尽到,提供帮助、做好服务,同时又不卑不亢。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习惯,帮助我更好地和家长沟通。
各位老师,管理班级有许多方法,而教育学生却没有定式方法,我认为没有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去追求对付学生的方法,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你有一百种方法对付学生,学生就能想出一百零一种方法来对付你,不要让自己陷入和学生斗法的泥潭,那样会很累。我不用方法对付学生,学生自然不会用方法对付我,即使他们想出了办法来对付我,我也假装着不知道。其实学生一张口我就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但我不会戳穿他。即使他骗我,只要不引起严重后果,我也会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就给他骗又怎样?我们当老师的,不要以有一双火眼金睛为骄傲,其实那是一种悲哀,你看得太过清楚,这个世界就很可怕。所有的学生都是你的敌人,你一个人要对付五六十个学生甚至更多,你不累死才怪。有条件有原则的忽视和遗忘,是班主任经常要做的事。也就是说要给孩子必要的空间和时间去长大,不要把所有的时空都填满了。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南充一中华风校区学生处推荐
2011年10月25日